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遂昌三立中学

遂昌三立中学
遂昌三立中学

遂昌中学创办于1944年秋,校名系一代名将粟裕亲笔题写,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04年)、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1999年)、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

学校占地120余亩,环境极为优美——前依清流,后倚青山,中间小桥流水;修竹叠翠,花木扶疏,渠塘潋滟,绿草如茵,没有噪音、废水、废气的污染,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读书场所。教学主体楼群由3幢教学楼、1幢办公楼、1幢语言微机楼和1幢实验楼组成,用连廊连成整体。图书馆有藏书10万册,报刊300多种;阅览室宽阔明亮,有座位440余座,能满足六个班学生同时开设阅读课。学校建有学生宿舍楼4幢,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男女生宿舍均为套房设计,公寓式布局,有电话、电扇、桌椅和独立的盥洗间;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男女生寝室相对独立,并按年级派有专人管理。学校体育设施完备,体育活动场所充分,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球场30余个。

遂昌三立中学位于,遂昌三立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办学规模为48个班,2400名学生。现有教职员工199人,其中高级教师80人、中级教师77人;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语文、外语教师2人,国家级田径项目裁判员1人,省教坛新秀、优秀教师5人,省春蚕奖获得者2人,省“2211”名师培养对象1人,省普通话测试员1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30人,省、市、县各级名师38人。目前教师中有硕土研究生3人,在读研究生5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结业的达109人。教师素质优良,师德高尚,队伍稳定。

遂昌三立中学位于,遂昌三立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以“立德、立功、立言”为校训,重视学生的目标培养和理想教育,追求“育人为本”的宗旨。注重“三全”(全面、全程、全员)管理,形成健康、积极、文明、和谐的校风。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做到重视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遂昌中学能在保证优秀学生冒尖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大发展,通过三年学习,绝大多数同学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全市教育界公认的学生整体进步最快、提高幅度最大的学校。

遂昌三立中学位于,遂昌三立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连续18年高考成绩名列市九所重点中学前茅。2002年,为表彰学校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县委、县政府特给遂昌中学颁发“嘉奖令”和一百万元大奖。

遂昌三立中学位于,遂昌三立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60多年来,两万名毕业生以遂昌中学为起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惠民,代表美国最高科技研究水平的美国费米实验室研究员唐之景,被日本政府聘为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的农学博士后朱亚峰,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陈益民,中国医学科学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范跃祖,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李爱兰,中国驻英大使馆一等秘书傅长华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教授或社会知名人士的高中时代都在遂昌中学渡过;如今,更有一大批遂昌中学毕业的优秀学生正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遂昌三立中学位于,遂昌三立中学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遂昌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现址县城园丁路18号。校园依山傍水,修竹叠翠,渠塘潋滟,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环境清雅。

 2004年,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35737平方米。教学楼群由3幢教学楼、1幢语言微机楼、1幢实验楼和1幢办公楼组成,用连廊连成整体;教学仪器均按国家I类标准配备,并建成了校园广播、通讯、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等4个信息传输系统,实现教学现代化。图书综合楼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有报刊300种,藏书90000册。学生宿舍楼4幢,均为套房设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电话。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等各式球场20余个。学校现有班级48个,学生2491人,在编教职工194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83人;离退休教工48人。教职工中有中共党员86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2人。

 遂昌中学前身为遂昌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1944年(民国33年)秋,原址在县城东街。

 1941年9月,根据地方热心教育人士的倡议,县政府行政会议拟定筹办遂昌县立初级中学,专案呈报省教育厅申办。1944年春,县政府委教育科长叶萼着手筹备工作,聘请各机关法团负责人和社会热心教育人士共36人成立筹备委员会。4月29日,筹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该会简章和遂昌县筹集县立初级中学基金及开办费之办法,推县长郑惠卿兼任主任,刘凯任副主任,叶萼、周彦、王佩剑、叶启煌分任总务、设计、募集和工程等组组长。后共计募集基金田产608亩、开办费59万余元(法币)。择县城东街“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原天宁寺僧办仁一小学)和天妃宫烬余旧址为校舍。7月,县政府委叶萼为校长,聘教职员15人,借县党部为试场招考学生,录取100人,分甲乙两班授课。学制三年。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定10月25日为学校成立日,举行学校成立暨校长宣誓就职典礼,并勒石为纪。由于当时抗日教训方殷,且对本县“民众性格”有所反省,办学人员遂定“尚武进取”为校训。教师王馨一、顾琼颐谱写了校歌。学校行政组织,校长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处和基金保管委员会。学生组织,有学生自治会、童子军及各级的级会。是年冬,经县政府批准,将与学校毗连的县青年团宿舍和设在徐氏宗祠的国民兵团部分别迁让扩为校舍,并将徐祠中堂辟为学校大礼堂。

 1945年3月,筹委会第八次会议决议新建学校首座教室(土木结构、二层八室)一幢,建筑费由各乡镇屠宰猪只每市斤2元配额带收。

 1946年夏,叶萼因任省参议员不能兼任校长而辞职。国民党县党部推陈杰继任校长。后因“学运”,迫于师生压力,陈于1949年1月辞职。县党部刘(凯)、苏(纮)派与叶萼为了争夺县中校长和学校基金保管委员会的职权,分别推出继任人,争夺激烈,风波迭起,校长人选无法产生,终由县长许扬本兼任至遂昌解放时止。从学校创建到遂昌解放,历时四年有余,共招学生6届,11个班,550人;共毕业学生4届,4个班,153人。

 1949年5月,县长殷铁飞兼任校长,程万宜任校务主任,主持工作。1949年8月,县府决定遂昌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入本校。学校体制按上级指示改校长制为校务委员会制,县府委王念勤、罗岷、程昌晋、朱松茂、周锡龄和学生代表叶路顺、包子容(后选)共七人组成校务委员会,王念勤任主任委员。学校行政组织,校委会下设教务、事务、生活指导三处和经济稽核委员会。全校有10个班,学生283人(县中6个班,学生207人;简师4个班,学生76人)。聘教职员30人。学制三年,仍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学校设本部与分部两处,共计占地面积6569平方米(含操场303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82平方米。

 1950年春,简师学生先后毕业,全校仅留初中6个班。由于春荒,农民生活困难,学生纷纷休学,仅108人在读。县府和学校面对当时学生严重辍学和教育经费拮据的暂时困难,采取应急措施:厉行节约,紧缩开支;教职员实行紧编,编余教职员离职学习或另调工作;积极动员学生入学;成立工读委员会,开展工读活动。9月,王念勤调出,主任委员由副主委罗岷代理。

 1951年3月,商文杰任校委会主任委员。1952年11月,根据县府呈报,衢州专署文教科批复,改校委制为校长制,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戴万祥兼任校长,商文杰任副校长主持工作,直至1955年6月。这段时间,学校认真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落实多吸收工农子弟入学、培养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干部、加强对工农子弟的学习辅导和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等措施;重视配合党的中心,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宣传,除经常进行街头宣传外,还多次公演《红旗歌》、《血仇泪》、《王秀鸾》、《光荣夫妻》等大型歌剧;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试行学业成绩五级记分制;1952年9月,以语文、数学二科为重点,成立文史、数理二个教研组;成立医疗室;1952年8月,改教职员聘任制为组织任用制,教职员队伍趋向稳定。1953年起改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1954年11月,中国教育工会遂昌县立初级中学基层分会成立。1955年4月,开始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制预备级体育锻炼标准》。

 1955年6月,县委宣传部部长梁青山兼任校长,王唐汉任第一副校长主持工作。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努力提高师生思想觉悟;加强教学工作与社会政治运动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在各科教学中研究政治思想性和劳动教育性;积极贯彻勤俭办学方针,提倡艰苦朴素作风,动员和组织师生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56年1月1日,校名按县人民委员会规定称浙江省遂昌初级中学。夏,县府在大柘创办新建初级中学,商文杰调任该校副校长。7月底,本校改称浙江省遂昌第一初级中学,大柘新建初中改称浙江省遂昌第二初级中学。

 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由于遭受当时“左”的路线干扰,学校有40%的教职员被清洗或调离,成为学校有史以来教职员队伍变动最大、人心思危的一年。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运动。年初,学校领导动员和组织部分师生上白马山大平殿创办半农半读中学1所,有高中、初中各1个班,学生70余人,教工5人。这批师生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修好旧庙、仓库当校舍,边上课,边劳动,开垦山地50余亩,种植了粮食和经济作物。办学不到三个月,师生奉令撤回城内上课。下半年,在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学校领导又发动本校和第二初中的全体师生赴50华里外的应村乡潘坑口的一个深山冷坞里开展先建营地、后炼钢铁的活动。二个多月时间,就地搭起大小草蓬23座,协助当地农村抢收晚秋作物15万余斤,油茶籽近3000斤,炼铁70余斤。12月,两校师生又奉令返回原校上课。这一年,由于原有的教学秩序被视为“清规”而遭到废除,师生长时间上山下乡,学业荒废,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1958年下半年,学校创办高中,招生1个班,学生31人。校名改称遂昌中学。8月,学校有中共党员3人,开始建立支部,王唐汉任支部书记。12月,松阳、遂昌两县合并,校名又称为遂昌县第二中学。12月,周兆贵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1960年2月,叶光荣任中共遂昌二中支部书记。同年9月,根据上级规定,为适应教育革命的需要,学校改为“三·二”制,即高中三年,初中二年。1961年11月,周兆贵任校长。

 1961年下半年至1962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根据省教育厅党组和县委的文件规定,对教师实行精简。共有2名教师精简回家,9名教师调出。从1960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学校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全日制中学工作条例(草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指示》,加强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认真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升学率稳步回升至全地区的上游水平;成立劳动生产委员会,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组织师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各班生产状况定期评比,师生劳动成为制度化、正常化。学校有劳动基地40余亩,每年粮菜茶的收入可观。

 1966年6月19日,全校师生举行声讨“三家村”大会,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次日起开始“停课闹革命”。此后,以赵正修为首的县委工作组织进驻学校,师生先后外出“大串联”,纷纷成立名目繁多的战斗队、造反队,开展“破四旧(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揪斗“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以后,学校大大小小的战斗队、造反队在中央实行“革命大联合”的号召下联合成两大群众组织——联合兵团和联合总部。由于1967年1月29日夺权(县委、县府领导权)事件中的互相摩擦,他们逐步发展为长期对立,互相倾轧,直至动用枪支武斗的两派。校舍、设备遭受空前破坏,学校长期处于瘫痪状态。

 1968年9月,以毛富瑞为队长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宣队)进驻学校,开始贯彻中央“复课闹革命”的指示。1969年2月,学校三届(1966—1968年)高初中学生477人全部“毕业”,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大都下乡或回乡务农。9月,成立遂昌二中革命委员会,张永成任主任。1969年秋,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精神,学制由“三·二”制改为“二·二”制。初中恢复招生,废除招生考试制度,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复查,领导批准”的招生办法,共招7个班,376人。由于初中多年未招生,小学毕业生众多,次年起又恢复春秋两季招生。改原班级名称为以连、排命名。校址设本部(东街)与分部(原遂师校址)两处。1971年2月,以初中招生的同样办法,恢复高中招生,共2个班,109人,多系三届下乡回乡劳动锻炼的初中毕业生。同年4月,学校第一个校办工厂——电镀厂创办。1972年,学校招生又改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9月,改连排建制为年段组和教学班。周兆贵任党支书。1974年6月,周兆贵任校革委会主任。1975年8月,工宣队撤离学校。1974—1975年,学校贯彻“开门办学”方针,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在成屏公社源口大队创办农村分校,分年级轮流停课劳动,先后两期工程历时近百天,师生集中劳动时间过多,教学秩序严重干扰,教学质量直线下降。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学校开始拨乱反正,教学秩序迅速恢复正常。从此学校步入稳定和兴盛时期。1978年8月,学校撤消革委会,恢复校长制,周兆贵任校长。1978年9月,学制恢复为“二·三”制,初中改制从当年的初中毕业班(部分学生)开始过渡。规模为5个年级,18个教学班。12月,学校教育工会恢复。

 1981年2月,洪复初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5月,省教育厅公布本校为全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10月,实行党政分工,洪复初任党支书,郑存宜任校长。1982年1月,遂昌、松阳分县,学校复名遂昌中学。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常委粟裕大将为本校题写校名和科学馆名。9月,学制改“二·三”制为“三·三”制。1983年9月,学校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

 1984年3月,张世爱任党支书;同年6月,雷月明任校长,郑存宜任名誉校长。是年10月,学校科学馆(建筑面积1776m2)建成,投入使用。1985年,县政府投资为学校征地10340m2,用于兴建运动场等。1986年建成男生宿舍楼1幢(建筑面积1706m2),加之1992年建成的女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048m2),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78~1992年,学校建设共投资14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8.9万元,学校自筹61.6万元,用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计征用土地11282.13平方米;拆除破旧校舍8幢,3466平方米;新建校舍15幢,15111平方米;扩建体育场地8675平方米;绿化校园4630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比“文革”前扩大了一倍。

 1989年,学校领导班子开始实行“五个一”工作制度,即兼教一门课,主管一方面工作,当好一名值周组长,分管一个年级,深入一个教研组,形成了领导“廉政、民主、求实、创新”的作风,同时带动教师形成“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考试)的教风,学生形成“好学、精思、刻苦、求真”的学风,几年后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有了根本改变,1991年始,学校办学质量一直列全区前茅,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1989年秋起,高中年招6个班,初中减至年招2个班,学校办学向以高中为主的格局过渡。

 1990年8月,中共遂昌县委批准,遂昌中学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部委员会,雷月明任总支书记。是年,学校被省教委、省体委命名为“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94年,学校建立了行政会议制度。7月,高一招生始行“一刀切”做法,切入新生80人。10月25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各地来宾、校友及师生2000余人参加庆典。

 1996年11月,吴一鸣同志任校长、党总支书记。

 1997年,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投资20万元用于修缮饭厅,改建男生宿舍盥洗室等;投资13万元,购置电脑7台、教室彩电24台,安装教室电扇126台。1998年,完成校门下侧东街拆建工作;拆除篮球场边二层砖混教室,新建篮球场、排球场各一个;11月,投资33万元重建学校厕所。

 为使学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997年,学校响应政府指示,决定迁址新建。1998年2月5日,于县城西南荷花滩举行遂昌中学新校奠基仪式。

 1999年5月,吴一鸣校长提议修改校训、校风。7月,教代会六届三次会议通过了由吴一鸣校长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新校训和“文明、团结、认真、进取”的新校风。

 1999年8月,投资近2000万元的遂昌中学新校(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8月27日,学校搬迁新址。根据遂教普[1999]6号文件,学校初中部分离,原校址移交改办遂昌三中。11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遂昌中学搬迁新址仪式”,遂昌中学完成了世纪性的迁校。

 开始,新校条件艰苦,全部建筑只有3幢教学楼、1幢微机楼、1幢实验楼、1幢办公楼,女生宿舍还在施工中,男生宿舍、活动场所均缺。学校改用旧仓库为食堂,租借原县百货公司覆船路仓库3幢、酒厂路10号罗育文私宅改造为男、女生临时寝室。1999年10月,学校筹资兴建2#3#4#男生宿舍楼,并自建了水泵房、水井和蓄水池,新建了宣传窗、不锈钢雕塑(江金荣创意,吴樟根设计)和店面房。增加购买山地6200m2。

 2000年6月,学校向县建行贷款2250万元(其中775万元为县教委转贷,已经用于一期工程建设),用于二期工程建设。学校征用了县百货公司覆船路仓库(建筑面积2685m2,占地面积4622m2,征用款计185万元),把其中4幢改造为学校第二食堂;8月又建成男、女生公寓楼4幢(10755m2),保证了学校封闭式管理的顺利进行。下半年又建成室外水泥球场(8400m2)、塑胶网球场(1088m2),并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是年,行署谢力群专员、省教育厅李志强副厅长、潘行法处长等领导来校视察。

 2001年2月,省教育厅发文核准遂昌中学为省二级重点中学。5月,1982届校友在同学会期间,以叶焕强为首捐建位于教师办公室前太湖石一座。学校还兴建了三立亭、休闲花架、小鱼塘,校园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7月,根据县教育局布署,学校首次实行教职工末位淘汰制度,有2位教师被交流。是年,省教育厅侯靖方厅长,劳动人事厅陈仲方厅长,世界著名科学家、校友朱亚峰先生,浙江师范大学徐晖校长等来校视察;另有四位美国客人来访。

 2002年3月,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全校师生共计捐种树款47000元。4月,遂昌中学被评为首批“浙江省绿色学校”。建成H型轻钢结构风雨操场(1365m2),开辟竹山公园(道路总长700余米,台阶600余步),拓宽了学生的活动空间。8月2日,因高考成绩显著,县委、县政府专门为遂昌中学举行庆功大会,颁发嘉奖令。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还通过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复查。11月,中共遂昌县委批准,遂昌中学党总支改设为中国共产党遂昌中学委员会,吴一鸣任书记。是年,省政法委斯大孝书记偕夫人来校视察。

 2003年3月,全校师生为身患白血病的王凯同学捐款计14000元。因办学特色鲜明,浙江日报社、丽水日报社分别派记者来校采访遂昌中学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时事新闻课教育的成功经验;德国国家教育电视台记者霍尔格·吕切尔先生来校拍摄学生学习场景。10月,邀请省特级教师胡勤、朱昌元、金一声、杨林来校讲学,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11月,向教工借资320万元修建的图书综合大楼(4800m2)投入使用,长约160米、高11米的竹山大磡砌筑完成,图书综合大楼下侧的足球场地得到初步平整;学校另投资100余万元,完善了校园网络,安装了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添置图书15000册,使硬件设施达到了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是年,市委楼阳生书记,省教育厅张绪培副厅长、顾玮处长等领导来校视察。

 2004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核准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叶雪平同学以692分获高考丽水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丽水市刘希平市长,中国版画大师杨可扬先生,中国美院教授、版画家赵延年先生等来校视察。

 遂昌中学自1994年以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深远。

 在新校的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从21世纪教育发展这长远目标出发,精心设计校园的楼房、道路、桥梁、大门、围墙、球场、花坛、池塘、亭子、雕塑、石刻和水渠栏板,精心选用外墙釉面砖,使得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透出几分古朴典雅。校标雕塑气势宏大,造型方圆相衬、内涵丰富。教学楼房之间花圃设计形态各一,教学楼前通道以青石板铺设,与鹅卵石相间,别具园林特色。流经校内水渠间,卧立三座小桥,或拱或平,各具风姿;渠边青石栏杆、栏板,雕刻石狮、花鸟,古香古色,典雅大方。三立亭以全青石材料建成,飞檐翘角,静立小鱼塘边,与蜿蜒的花架呼应。连续4年,每年投资近10万元用于校园绿化,努力营造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绿量充分的新亮点,特别是移植大规格成型树木,大大缩短绿化时间。如今,学校四季有花,秋季有果,绿树掩映,碧草如茵,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读书场所。

 学校党委对领导班子成员明确提出“廉洁奉公、身体力行、客观公正、认真踏实、善听意见、敢于碰硬、多谋善断、团结协作”的要求。实行领导“六个一”工作制度,即在原有“五个一”基础上增加了领导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制度;实行校务会每周例会制度;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制度,形成了一个廉洁、敬业、务实、民主、团结、进取的得到全体师生好评的领导班子。为了使学校管理公开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十年来,学校制定各种职责和制度逾百项,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2000年出台的《遂昌中学高一至高三(上)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2002年制定的《遂昌中学教学成绩考核办法》《遂昌中学教学成绩奖励办法》《遂昌中学关于骨干教师津贴发放的规定》等,打破了学校原有分配形式,体现了奖优和分配政策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的原则。2001年6月,制定了《遂昌中学教职工聘任考核办法》,引进教师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强化了教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注重合理的同时,也注意合情。多年来,学校管理处处贯彻人本思想,增强了凝聚力,稳定了教师队伍。

 倡导“三全”管理,即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1999年8月,按照人人是环境,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是校园主人的理念,建立了以值周班为核心的值周工作制度;2000年9月,学校尝试“封闭”式管理,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制定《遂昌中学学生操行评定等级量化体系的实施意见》,使学生的行为规范考核更具可操作性,更加科学、公正。坚持每天播放电视新闻、《今日说法》电视栏目,以及大型爱国主义教育电视系列片《激励永远》等;坚持周一国旗下讲话,精选讲话内容,强调正面教育。2002年9月,增设了富有创意的“让我告诉你”操前学生演讲内容,以自我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格考试管理,提高考试信度。此外,通过开展“校训”“校风”“校史”教育、成人宣誓仪式、军事训练、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爱心”工程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2002年,学校荣获“浙江省‘五爱’‘四有’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并在省第二届中学生电视辩论赛上,战胜了安吉中学代表队。

 为解决由于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而带来的师资不足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做法有两点:一是着力培养年轻教师。奖励学历进修;35周岁以下和进校不满六年者,每年均要参加专业知识考试;全面建立师徒制,进校未经过一轮教学的教师均须拜师;严格听课、上公开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比武活动;对青年教师予以充分信任,大胆压担;每年每位教师至少安排外出学习一次;每周安排一次政治业务学习和一次教研组活动;发表论文给三倍于稿费的重奖;实行每学年教学成绩考核奖励制度与岗位动态调整制度;实行每学期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教育教学情况民意调查制度等。二是稳定骨干教师。学校努力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创设竞争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星级教师评选,争做教学先锋;重用骨干教师,选拔表现突出的担任学校各类组长和中层领导;制订《骨干教师津贴发放规定》,提高待遇;尽力解决职称、家属工作、子女就学等问题。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制,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质量增长。现在学校有全国优秀外语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先进工作者4人,省“春蚕奖”获得者3人,省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2人,市优秀教师5人,市先进工作者8人,市教坛新秀17人,市学科带头人9人,市名校长1人,县首届名校长、名师7人,县星级教师27人。近五年,教师中有103篇专业论文或其它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21篇论文获国家级奖,有151篇论文获省、市级奖。

 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订《遂昌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违规处理办法及考核规定》,体育工作成绩显著。1994年,学校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7年,学校被省教委、省体委评为“浙江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1998年,再次被省教委确认为“浙江省传统项目学校”,并被省体委评为“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9年,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1~2003年,体育高考上线人数连续获全市九所重点中学第一名。2003年12月,在有200多所重点中学参加的浙江省第四届学生定向运动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十一名,林霄、林雯同学分获高中男女组个人第一和第七名,是我校也是丽水市历届参赛学校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1999年高一招生12个班,2002年高一招生14个班,2003年高一招生16个班,短短几年,办学规模从原来设计新校时的36个班增至48个班。为了对程度参差不齐的每一位学生负责,改变过去只重“好生”的观念,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口号。重视良好学风的创设,鼓励学生积极进取。重视起始年级教育,在教学上做到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放慢进度,循序渐进;考试上,严格限制难度,放低要求,让学生容易适应,有成功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顺利地步入高中学习的轨道。强调教师间协作,重视集体考核,坚决反对单科突进和个人英雄主义。成立年级备课组,并以备课组为成绩考核单位,淡化个人作用。重视质量监控成绩分析,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几年来,高考升学率迅速提高:2000年85%,2001年84.5%,2002年跃至93.7%,2003年97.1%,2004年96.4%,高考成绩连续14年名列全市前三名。其中2002年上重点线、本科线、专科线、组档线均列全市九所重点中学第二名。显著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也为学校赢得了声誉,2002年县人民政府颁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嘉奖令,表彰遂昌中学,并奖励遂昌中学人民币100万元。

 遂昌中学办学60年,共毕业学生17267人(初中毕业生8719人,高中毕业8548人)。从1961年至2004年,共向大专院校及中专输送新生4185人,其中大专院校3398人。全国所有名牌大学都有遂中毕业学生在攻读;全国许多高精尖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也都有遂中校友在工作;大洋彼岸、欧美东瀛都有遂中毕业的莘莘学子的足迹。许多校友在全国各地身供要职,更多校友在工作、生产第一线勤奋耕耘,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1974年高中毕业校友傅惠民,1977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6年取得博士学位,1990年出任教授。他长期从事飞行器可靠性设计和小样本技术研究,先后主持2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众多称号。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1975年高中毕业校友朱亚峰,1983年东渡日本留学,1989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抗条纹叶枯病转基因水稻,被评为当年世界基因工程十大科研成果之首。1997年,又在世界上率先探明水稻萎缩病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卓著的成就跻身于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曾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1974年高中毕业校友陈益民,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有多项研究成果属国内、国际首创。

 1994年以来,学校曾31次获得县级各类先进称号,10次被评为市级单项先进集体,11次被评为省级单项先进集体,2次被评为国家级单项先进集体。1985年学校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199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此后,在历年评比中,都把荣誉保持了下来。1998年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全国中学英语报刊教学实验学校”。1998年12月学校被核准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2001年2月被核准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2004年6月被核准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三年一个台阶,跨进了省重点中学最高行列。

友情提示
此页是<遂昌三立中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信息名称: 遂昌三立中学
信息栏目: 信息简介 联系方式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xueyvvfaw66.makvv.com/
手机访问
微信或支付宝扫一下,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